通识教育
 
 首页  中心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剪影  通识课程  通识讲堂  通识活动  制度建设 
 
 
部门新闻
· 关于征集科技、人文板块通识...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尔...
· 关于编印通识教育课程手册的通知
· 2022-2023(2)学期“尔雅”...
· 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识课程“引...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尔...
· 关于开展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
· 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程立项结...
 
  通识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通识课程>>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正文
 

通识采访——采访陈明晶老师

2021年12月09日 10:26  点击:[]

课程名称:信息化社会与电子政务Information Society & E-Government

所属模块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模块

课程介绍:课程旨在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将复杂概念简单化、将碎片知识系统化,以提高学生信息化素质为目标,由具体案例入手,介绍电子政务的管理思想,分析电子政务的本质,突出电子政务在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帮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认识电子政务并且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以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同时运用信息化工具和互联网思维,客观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互联网时代下与政府相关的问题,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从而也能更好的理解政府、信赖政府。

说明: https://img0.baidu.com/it/u=3073110007,2897973281&fm=26&fmt=auto

 

课程团队:陈明晶、程小英

总学时32

选用教材: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3

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  

采访与交流:身处信息化社会,我们无法避免与电子化政务的相遇,但作为学生,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为此我们采访了信息化社会与电子政务的课程负责人陈明晶老师。

课程负责人简介:陈明晶老师,副教授,电子商务系主任。主讲前端开发技术、Python数据分析、移动开发技术、Web开发技术(Java)、信息化社会与电子政务(通识)等课程。协助专业负责人实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多年从事学科竞赛组织与指导等工作,先后获立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1项,曾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5)。指导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8项、省级竞赛奖项多项,立项大学生国创项目17项、新苗项目多项,并且指导近10组学生创业。曾被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校师德标兵、校十佳青年和校十大育人先锋等,2018年获浙江财经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提名奖,2019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AF3D9A0F4158537BBE8BCE38FD_2C97B877_3AB6D.png

 

Q1: 陈老师好,采访之前我们对信息化社会与电子政务这门课程做了一些了解,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无法一一了解清楚,想通过今天的采访解惑。首先比较好奇的是您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A: 首先是基于我自己对于信息化社会、电子政务的理解。在我开设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视电子政务为单纯的政府行为和政府活动;后来听说我的师兄师弟们正在研究电子政务,经过了解后发现其实生活中诸多领域都与电子政务有关,任何跟政府相关的行为,或者是日常所用到的政府的服务器,都属于这一范畴。因此我想去向大家普及这个概念。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政府针对疫情进行管控和在农村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等。政府的此类活动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电子政务已不再只涉及政府,而是涉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尤其现代社会的学生,会更频繁地和政府打交道。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我把原本理论和技术的部分改成了通识课的模式,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更方便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说明: https://img2.baidu.com/it/u=2834835001,3562621034&fm=26&fmt=auto

 

Q2: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明确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前者被我们熟悉,后者却不被熟知,老师可以简单地向读者介绍一下这个概念吗?

 

A:电子政务的前提是政府的信息化。在我们国家,政府的管理几乎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要求网络实名制、出示电子证件、使用健康码行程卡,这些东西看起来是对民众自由的限制,实际上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安全保障。所以呢我觉得电子政务的范围应该包含全社会,不能把电子政务片面地认为仅和政府有关。读者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课程内容,能来上我们的通识课最好(笑)。

说明: https://img0.baidu.com/it/u=487065466,1079884999&fm=26&fmt=auto

 

Q3: 本课程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在自学环节,学生一般做点什么呢?更倾向于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还是同学们组织场景模拟?


A: 我们的课程主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准备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准备好的作业。你提出的两个方式都有学生选择。一般有60%的学生会选择偏理论的案例分析,其他的学生则更喜欢模拟场景。老师们对此并没有明显的偏向,也不会用统一死板的标准来看待学生们的报告和作业,我们更注重引导学生们表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Q4: 老师在课堂上一般还会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课堂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A:直白点说,最重要的手段肯定是分数。我们要保证多做事多回报,要保证公平,在分数这根“胡萝卜”的吸引下学生认真上课,教学的质量也就差不了。其次则是在分数的基础上灵活上课。在课程上,我们不硬性要求学生们研究理论,一方面是学生的水平暂时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是我们不愿强迫学生去做不感兴趣的事,喜欢研究理论的同学毕竟不多。但如果鼓励学生们多讲讲身边的事情,从小案例出发,兼之采取更适合的演讲形式,就能让学生取得很大的进步,这个其实才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141231649\QQ\WinTemp\RichOle\]S[DSJCXP8Z$V9{%9I}K}X3.png


Q5: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A:一是学生们会去主动了解政府及其副产品。出于课程的需要,学生们或多或少会自发地查找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说财税专业的学生会去了解电子税务的发展,比如有人根据自己考驾照的经历谈官方的驾校APP。二是加强对家乡的了解。许多学生反馈在上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有登录过自己家乡的官方网站,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之后,学生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很多方面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地方网站完善认知。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学生从政府的层面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

心雅学会1:听了老师的话,我想到我也没有登过家乡的官方网站。

心雅学会2:我也没有……偶尔会用浙里办。

老师:(笑)那就可以多去看看。浙里办其实就是我刚才提及的政府副产品之一,属于实用类。

说明: https://img2.baidu.com/it/u=3639766881,2646747348&fm=15&fmt=auto

 

Q6: 目前在国际上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数字政府”,但我们的课程显然和国家建设的数字政府有很大差别,老师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数字政府可能更偏向于一种形式或者一种载体,电子政务则更加偏向于一种想法。比方说有了数字化校园这一基本设施,学校才能更好地建设电子校园。信息化的手段能促进政府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改革,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信息化的福利。电子政务的概念可以小到细枝末节处,也可以大到甚至于未来的50年我们还不能完全实现它。它的管理思想对于现在而言仍然比较先进。现今社会上仍有类似于政府做事不负责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实现了信息化的手段,却没有信息化的思想相匹配。相较于这些,我更希望学生们在课上讨论信息化的好处,讨论以后在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它等等问题。我记得几年前的五一小长假前,我询问学生们是否买到了车票,大家都说没有,需要到车站排队,我告诉他们可以在手机上买票,学生们的领悟能力很强,听了我的话以后可以说是茅塞顿开。由此及彼,我想很多由政府提供的服务都可以通过课程向学生们进行宣传,更好地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

说明: https://img2.baidu.com/it/u=2745848300,4053855150&fm=26&fmt=auto

 

Q7: 我们课程内容第二部分是电子政务管理,有涉及到舆情管理,老师能具体讲一下电子民主与舆情管理这方面的内容吗,有什么相关例子吗?

 

A:考虑到舆情和民主的话题往往有些敏感,老师一般会采取讲解案例的方式进行授课。不论是国际社会对民主的争论、我们国家民主的发展还是不断发酵的各类舆论,都基于身处的信息化社会,我希望学生做到完整思考,不片面理解。太多的新闻在结尾处发生反转,人们却等不及真相,已然发表了过火的言论。在信息化社会,过于武断地判断一件事情、一个人好或者不好,是不理智的行为。切忌向社会随便发泄情绪,也许当下你抒发了愤怒发表了自以为正义的言论,事情反转之后却容易被人追责。当然,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发表舆论是被允许的,只是注意不要简单地盖棺定论。

心雅学会:让子弹飞一会儿。

陈老师:(笑)对,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 20200915174715-20023

心雅学会:谢谢陈老师!

 

总结:通过和陈老师的交流,我们意识到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是一门通识课程,也是人们不断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缩影,更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表现之一。

上一条:浙江财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学生手册 下一条:通识采访“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采访周慧颖老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财经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