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首页  中心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剪影  通识课程  通识讲堂  通识活动  制度建设 
 
 
部门新闻
· 关于征集科技、人文板块通识...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尔...
· 关于编印通识教育课程手册的通知
· 2022-2023(2)学期“尔雅”...
· 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识课程“引...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尔...
· 关于开展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
· 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程立项结...
 
  通识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通识课程>>人文素养与审美艺术>>正文
 

通识采访|田东奎老师:通识课是知识的广博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2023年05月31日 10:48  点击:[]


为帮助通识教育课程更好地开展,让同学们认识、理解通识课程,提高上课积极性,通识教育中心特邀法学院的田东奎老师接受采访。希望通过采访田东奎老师,能令同学们对通识课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教师简介:

   田东奎,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担任《中国传统法律和社会治理》《浙江文化概览》通识课程主讲师,深受学生喜爱。

说明: 图片

1

  通识课如何兼容通识性、专业性和趣味性?学生对通识课除了广博知识的需求外,往往希望课程的趣味性,这方面如何平衡比较好。

 答:

通识课中的就是知识的广博性,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选,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不同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因此在通识课中要处理好"通"和"识","通"和"专"的关系并达到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强调它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别的学科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得懂。例如《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不仅引起了人文社科的同学的兴趣,也让理科同学很喜欢读,这就是处理好了专业性和趣味性的一个典范。因而我们不论是语言方面还是知识方面,都要从通识课的目标出发。

通识的关键在于“识”上,即见识之“识”,这就要求在某一专业领域长期浸淫的教师能够从专业“套路”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特定领域专业知识为载体,为初学者打开进入该领域的“视窗”,使他们有机会一窥某一学术领域的深度与广度,为有意继续探索者提供门径,使到此为止者形成边界意识,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保持足够智性上的审慎和敬畏。

2

  通识课堂的互动中,如果让学生单独在雨课堂上讨论区发帖又会很积极,而且回答得挺好。但如果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就一般。请问怎么激发学生线下面对面讨论的积极性?

答:

在课堂中确实是有这样的问题,甚至有些同学可能就像反映的那样:我选这门课是因为这门课有意思或者容易取得学分。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表现欲还是很强的,喜欢讨论和发言。

首先要把题目提前布置下去,得让同学们有时间准备资料,而且这些问题是要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不能太专业太深。比如我在《浙江文化概览》这门课中一般通过《我可爱的家乡》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来介绍自己家乡独特的地方。这样既能激发大家的兴趣,也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有话可讲。同时我们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写诗歌,写散文,不一定要通过ppt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家乡。

3

  在通识课程的讲授中,您是否经历过有关教学和讲授的困难?您是如何处理的?

答:

我们这个课,刚开始的时候差点都开不起来,没有人选。但是后来慢慢地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的大纲、内容做了一些修订。为了使知识可以更具有普遍性和趣味性,我们还挑选了中国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比如用《诗经》里《氓》的故事来讲中国古代。特别是它所反映的西周到春秋时期人们的婚姻形式。通过这首诗歌,同学们就能学得很清楚。

通识课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观念传授,不同的见解和判断,网络上学不到的就是重点。

4

  通识课堂互动性不足,虽然学生对话题很感兴趣,但是让他们更主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好像还是有点难度,说一两句之后就不愿意多说了。想请教一下,怎么鼓励学生进行更充分的表达?

答:

这个问题,我在上课也经常碰到。 虽然一开始会冷场,但一段时间以后,有些同学会主动上来打开局面。我会让大家为其鼓掌,进行鼓动。然后让他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对他的带头主动发言进行一个表扬。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其他同学就会慢慢地上来。

    这个问题可能与话题的形式也有关系。如果这个话题是一个争议的话题,那么大家就会愿意去发言。比如在《文学和法律》这门课上,就有复仇的主题,《礼记》里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这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固有的一个思想,而且他这个正统的思想在儒家经典里面是有记载的。但另外一方面,这句话不管放在什么朝代,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它和法律都是相违背的,复仇这个行为在法律面前是不符合法律的。因此这个问题虽然是个古代的问题,但是拿出来又有现实针对性。那么在讨论过程里面,大家都觉得讨论很热烈,觉得有话可说。

 

小结:

  在本次采访中,田东奎老师妙语连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讲述“通识课是知识的广博性和专业性的结合”的看法,告诉我们要从通识课的目标出发。相信通过本次采访,能让同学们对通识课有更深的认识,并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采访|范珍

                                                                                   文案|朱奕阳 徐莉华

上一条:浙江财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学生手册 下一条:通识采访|陈朝霞老师:要从认识上改变对通识课的看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财经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