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首页  中心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剪影  通识课程  通识讲堂  通识活动  制度建设 
 
 
部门新闻
· 关于征集科技、人文板块通识...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尔...
· 关于编印通识教育课程手册的通知
· 2022-2023(2)学期“尔雅”...
· 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识课程“引...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尔...
· 关于开展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
· 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程立项结...
 
  新闻剪影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剪影>>正文
 

“通识大讲堂”首讲隆重开讲——郜元宝教授独辟蹊径探究鲁迅为何不多写小说

2016年11月25日 22:13  点击:[]

     11月23日晚上18:30,由我校通识教育中心与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的“通识大讲堂”第一讲在浙江财经大学学术中心第四报告厅隆重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郜元宝先生,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小说家鲁迅与他的时代——鲁迅为何时不多写小说》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在过道上站着或坐着听讲座,也成了本次讲座的一抹亮丽风景。                                                                                                                                                                                                                                                  

   

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付琼教授主持讲座,他高度评价了以鲁迅作为我校“通识大讲堂”开讲首要论题的意义,认为“中国的通识教育不能没有鲁迅,浙江的通识教育尤其不能没有鲁迅”,我校有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又有“浙江文学研究所”,因而了解鲁迅、研究鲁迅,不仅是通识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付教授还阐述了作为“第二课堂”的“通识大讲堂”对于开展通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通识大讲堂”,并与作为“第一课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相配合,在学习通识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关注学术发展的前沿。  

   

郜元宝教授梳理了鲁迅生平和作品的重要时间节点,并以“鲁迅为何不多写小说”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郜先生认为,鲁迅先生更加重视的是论文写作与外来优秀作品的翻译,而首要的并不是小说,同时他反对没有充分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的“硬写”、“看到一点就写”,这是其不多写小说的主要原因。鲁迅先生早期之所以写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撰写学术论文的资料不足以及缺少从事翻译的原本,不得不致力于小说的创作。鲁迅后期并非不能或者不想写小说,只是仍然不以小说为中心,目前得到的史料证明,鲁迅至少有写三部长篇小说的计划,题目、写作框架均已拟定。郜先生还将鲁迅与巴金等作家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不同的文风与创作轨迹。最后,郜先生指出,二十世纪以来过分强调小说创作,有将文学家等同于小说家的趋势,从而缩小了文学的场域,会引发“小说家诞生而作家消失”、“由中国文学多种文体合力培育的汉语言文字长河越来越狭窄干枯”等后果,心事浩渺,语重心长,发人深思。  

郜先生的讲座刚一结束,场下的学生就纷纷举手,争相发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郜先生用他固有的沉稳、敏锐和细致为大家解惑释疑,娓娓道来中愈显大家风范。付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郜先生将才情与理性、热情与沉静、特立独行与和光同尘打成一片,体现了深刻的人生智慧与浓烈的人格魅力;郜先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了如指掌,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如见肺腑,因而信手拈来,随意点染,旁见侧出,皆成妙理,如陈年老酒,韵味绵长,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活动结束。散场后,依然有部分学生围在郜先生身边,继续请教问题。人文与传播学院赵顺宏教授陈文辉博士、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吴智斌副教授和秘书王泉博士等出席了讲座  

   

“通识大讲堂”第一讲以中国文坛巨擘鲁迅为起点,以鲁迅研究专家、长江学者郜元宝教授为开讲人,从而为“通识大讲堂”定下了高起点、高品位的基调。通过对鲁迅文学创作的探讨,加深了同学们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开掘了师生们对鲁迅创作认识的新维度,并将大家引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广袤天地,向我校实现培养“全人”的通识教育最终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上一条:我校举行通识教育高峰论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财经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