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通识教育?
现代通识教育直接起源于 19 世纪初的美国大学,拥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美国一流高校中,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大学教育以不断分化的专业教育为基本特征,虽有助于知识的增进和演化,但却易导致学生视野过于狭窄,人格发展过于片面。有鉴于此,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均衡知识结构、广阔视野、完整人格,并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
二、我校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选修模块包括通识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和技能提升课程三类课程,共12学分。通识核心课程共建设11门,包括“财政与社会”“批判式思维”“中外文学经典研读”“沟通与写作”“智能时代”等,学生需要至少修读1门以上的课程,通识核心课程的设置针对财经高校的学生,重点在于基础技能与科学素养。通识选修课程包括“社会认知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人文素养与审美艺术”“管理智慧与创新创业”四个板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在四个板块中选择 3 个板块,每个板块至少修读 1 门课程。

通识教育四大板块课程
三、选课建议
复旦学长学姐建议:
希望大家在通识选课的过程中,不是因为有些课程轻松,或是老师给分比较好,而学习这一门课,而是自己真的感兴趣、真的发自内心想要选择。
希望大家把握住通识学习的机会,保持好奇,保持钻研,不要只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而失去对生活的耐心。
希望大家多挑战自己,有一颗包容的心,把通识教育作为自己适应之后日后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社会的第一步。
上海大学教务处顾晓英教授建议:
希望我们的学生爱我所选,学我所选,选自己喜欢的课程。既然你选了,那么你就认认真真的去学。另外一个我也建议我们的同学能够跨学科的去选课,尤其是离你自己本学科远的越远越好,不建议学生选本学科或者本学院的通识课。我们的通识教育有两种理念:一种理念是我们要扬长,让学生去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有一种我们把它叫做补短,我们说通识教育本来就是在做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就是说不要让自己有短板,把离自己比较远的短板补上。
小编碎碎念:
选课就像点菜,要吃到营养均衡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才能保证健康。在选课时要注意搭配,有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素养的、有提高个性品质修养的、有陶冶精神的……,只有均衡选修,才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温馨提醒:选课前请在系统中仔细核对课程代码和板块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