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首页  中心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剪影  通识课程  通识讲堂  通识活动  制度建设 
 
 
部门新闻
· 关于征集科技、人文板块通识...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尔...
· 关于编印通识教育课程手册的通知
· 2022-2023(2)学期“尔雅”...
· 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识课程“引...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尔...
· 关于开展2018年度通识教育核...
· 关于公布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
· 科技板块通识教育课程立项结...
 
  新闻剪影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剪影>>正文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读书会回顾

2021年10月28日 08:32  点击:[]


对我而言,创作总是以非常个人的地方为起点,描写人类之间的一些关系,然后再扩展开来……写人物内心生活的故事,刻画了向人物实施压力的外在世界,以及那些趋使人物命运的力量

--卡勒德·胡赛尼

 

    1021日,学生心雅通识学会邀请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邱瑜毅老师在A107a教室举行了《追风筝的人》读书沙龙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同学们积极讨论着,展现了对此次读书会的极高热情。

活动伊始,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追风筝的人》的故事背景。而后,在击鼓传花的开场小游戏中,被话筒选中的同学分享自己喜爱的片段。其中一位同学就主人公阿米尔和其好友哈桑之间友谊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她认为懦弱与逃避或许是人的本性,而因恶向善的赎罪犹如那不断追逐断线风筝的旅程,是对自我的剖析,也是涅槃重生。

 

同学们好句分享:

1)为你,千千万万遍。

2)那时我才明白,在美国,你不能透露电影的结局,要不然你会被谴责,还得为糟蹋了结局的罪行致上万分歉意。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每逢哈桑和我在索拉博电影院看完印度片回家,阿里、拉辛汗、爸爸或者爸爸那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各种远房亲戚在那所房子进进出出想知道的只有这些:电影里面那个姑娘找到幸福了吗?电影里面那个家伙胜利的实现了他的梦想吗?还是失败了,郁郁而终?

3)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4)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独自吞噬所有的细节。

5)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6)我望着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为空气感恩,为光芒感恩,为仍活着感恩。

7)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一直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它。

……

 

在凝听完同学们的分享后,邱老师分享了她自己的看法。

首先,她从经典性、普及度角度出发,向大家解释了选择《追风筝的人》作为推荐分享书目的目的。

    紧接着,邱老师以“妥协与抗争、迎合与辩解”为话题,谈到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殖民主义族裔文学。后殖民主义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而其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或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随后,邱老师向大家普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法侬的“民族文化”及福柯的“话语”与“权利”概念以引出“文化霸权下如何保持民族文化”这个话题。在《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楚意识到后殖民主义中身份认同、自我\他者、文化帝国主义、混杂性等带给一个国家的影响。另外,邱老师就本书特色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族裔文学。族裔文学即由美国少数裔作家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以带有鲜明种族文化特征的书写策略宣传多种族意识 。 最后 ,邱老师以简洁的语言分析了大受当时美国社会欢迎的原因与本书的写作方式。邱老师认为,《追风筝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美国市场,其中,它直接挑明了阿富汗的问题,以二代移民视角看待美国,流露出对美国的歌颂。同时,本书从一代移民、二代移民和原居民看待阿富汗和美国的视角书写故事,为美国大众提供新奇视角。在人物塑造上,一代移民例如阿米尔的父亲,并不适应移民之后的生活,二代移民例如阿米尔则歌颂新生活,原居民例如哈桑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本土文化,其背后是族裔文学想要在主流文化背景下夺取话语权。

 

经典段落节选:

我们来到美国几乎快两年了,我仍为这个国家辽阔的幅员惊叹不已。高速公路之外,还有高速公路,城市之外还有城市,山脉之外还有峰峦峰峦之外还有山脉,而所有这些之外,还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人群……美国是河流,奔腾前进,往事无人提起。我可以蹚进这条大川,让自己的罪恶沉在最深处,让流水把我带往远方,带往没有鬼魂、没有往事、没有罪恶的地方。(P132

我赤裸的脚下大地寒凉,刹那间,自我们穿过国境后,我初次感到我回来了。度过所有这些年月,我又回来了,站在祖辈的土地上……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和这片古老的土地血脉相连……这让我很吃惊。我的离开很久远了,久远得足以遗忘,也足以被遗忘……我曾以为我忘了这片土地。但是我没忘。而且,在皎洁的月光中,我感到在我脚下的阿富汗发出低沉的响声。也许阿富汗也没有把我遗忘。(P233

   

在活动的最后,主持人围绕“你认为风筝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话题向同学们抛出问题。有人认为这象征了勇气与责任心,风筝曾断在阿米尔因为懦弱而不敢出面救下哈桑,也再次在阿米尔费尽周折找回哈桑儿子后飞翔天际;而有人则认为风筝是这份友谊由快乐到分开的转折点,是赎罪。随着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活动也进入了尾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相信这次读书会带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关于这本书背后的更为深刻的意义,还有在深思后的震撼与收获。也许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前,书籍是我们捍卫精神的最强武器,重读一本经典,就像重逢一位故友,既能回味起初遇时的温馨与抒怀,又能赞叹于新的感悟。


 

 

 

 

附:读后感

读这本书是我第一次从一个较为文学的角度理解阿富汗。第一次读是因为高中语文月考摘录的片段,是哈桑追风筝被欺凌的片段。哈桑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他仿佛世界上另一个闰土,而他坎坷的身世与悲惨的命运缺更令人同情。开放式结局中他的儿子同样那样令人惋惜。全文并未着墨抨击政府当局如何,而是从平民百姓的视角描述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挣扎痛苦,却给读者带来了更大的震撼,给世界一个全新的窗口认识这个保守摧残的国度。

——20公管尹钰婕

忠诚的哈桑实现自己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追赶那最后一只风筝,面对阿塞夫一伙拒绝交出风筝,阿米尔目睹这一幕却没有站出来,从此出于愧疚他刻意疏远了哈桑,但哈桑一如往常的忠诚,从这里,我看到了人性。

——21财会2   沈佳伊

上一条:“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浙江财经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 下一条:通识云讲堂16期活动回顾——进化思维:洞悉宇宙生命和社会的关联性和复杂性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财经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