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段落: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当我们在分析和评判时,其实都是在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性的,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
—— [美] 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作者简介: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是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活动介绍:
主书目:《非暴力沟通》
嘉宾老师:

李红霞,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计算数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人:

卓欣怡,21商英特色班学生,校模特队队员,院主持人、辩论队、演讲队成员。
活动时间:5月31号(周二)下午1:30-2:50
活动地点:A207B
参与者:浙江财经大学本科生(阅读过《非暴力沟通》并有讨论、分享意向者优先,我们会分四组进行讨论并汇报分享,所以请同学们至少阅读一章)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

报名成功将以短信形式通知
参与即可获得0.2第二课堂分
报名截止时间:5月17号中午12点
(ps:请同学们注意活动时间,确认时间无冲突后再报名)